商业三性之所以是“突破性的商业新发现”,是因为商业三性与过去所有(西方为主)商业理论相比,有三大根本性区别:
根本性区别一:全局商业理论VS局部商业理论
在西方解构思维主导下的所有商业理论,都是局部商业理论(如营销、人力、商业模式等细分领域理论),导致现代商业发展近200年却从未诞生一个全局性商业理论,这就容易导致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”,而商业三性是全球第一个全局商业理论,它是做一门生意、做一个企业的整体思考框架,《商业三性》是全局商业开山之作、拓荒专著。如果说西方主导的商业理论是“商业的西医”,那么融入中国全局智慧的商业三性,便是“商业的中医”,更准确地说是“商业的中西医结合”。商业三性由此可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分支学科:全局商学,类似于“全科医学”。
根本性区别二:抽象思考框架VS具象商业理论
过去所有商业理论都是解决某类商业问题的具象商业理论,而商业三性是思考一门生意或一个企业的抽象整体思考框架。商业三性本身并不解决任何商业问题,而是通过其下的商业共性、行业特性、企业个性去解决具体商业问题。越抽象就越普适,越具象就越局限,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西方商业理论的这个“用”,需要有中学商业三性的这个“体”,来统领、来为纲,才能实现全局最优。
根本性区别三:商业三性整合、重构、精选所有西方商业理论。
西方主导的商业理论,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高度分工的工业经济过渡的“历史遗留物”,虽有其优点,但也有其局限。西方的局部商业理论知识体系,以及由此衍生的企业职能部门、高校专业,可能从一开始不就是一个最优“技术路线” ,因为它“并不本质”,这套体系强调“做什么”(行动),而不是 “为什么”(目的),而商业三性用第一性思维,先撇开已有商业理论,去思考一门生意、一个企业它应该怎么做,相比营销、生产、人力等职能或行为,客户价值、运营效率、性价比、护城河、商业势能等显然“更本质”,而这些更本质、更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专人管理。商业三性就是要用第一性思维来整合并重新构建整个商业知识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