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三性简介
三大根本区别
商业的第一性原理
为什么要掌握商业三性
商业的第一性原理

早年读《道德经》、《纯粹理性批判》、《阳明心学》,后来又读《万物原理》、《人类简史》、《失控》等巨作,被作者超越时 空的宏大叙事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吸引,他们把极度复杂的世界淬炼为极度简单的思想精髓,这种直击本质的思想极简之美, 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,一直激励我二十年如一日,孜孜以求把复杂而又混沌的商业世界,浓缩为商业的第一性原理,《商 业三性》便是这种努力的结果。

----唐永明
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
物质世界如此,商业世界亦然。

那么,什么才是商业世界的一、二、三……,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,又是什么力量驱动它们发生这种关系的,并由此形成复杂商业世界万物的呢?

商业的“一”,就像一代代哲学家,矢志追求的终极智慧“万物的本体”或“万物的起源”一样,在物质世界,万 物本体就类似于夸克,万物的起源就类似于奇点。而在商业世界,这个“一”就是人,人就是“商业世界的本体”,因 为有了人,才会有商业的万物,商业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人来创造的;而商业的奇点则是人的欲望(或需求),因为一切商 业都是因欲望而起。

然而,有了人自然就会有商业万物吗?当然不是。在人和商业世界之间,曾经隔着巨大的时空:在原始社会以及绝 大部分封建社会中,要么自给自足,要么通过掠夺,来维系或优化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繁衍。直到现代科技驱动了工业革命, 生产力获得了极大提高,促使了社会化的分工,以交换为核心的商业才成为了满足人类需求的主流方式,这便是商业的 起源。相比偷窃掠夺、非法占有、战争或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,以自愿交易为原则的商业无疑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。

以人为原点(商业的“一”),由人创造或获取的商业基本要素--人、财、物、信息与数据、资源与能力、无形资产 (技术、品牌等)等,并由这些生产要素组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组织,这些都可以称为商业的“二”。由企业生产并 卖给消费者的商品,就类似于是商业的“三”,当然在“三”之上还会产生其它“万物”,如行业组织、政府监管部门、 国际贸易组织等等。商业世界的一、二、三……,借用凯文·凯利《失控》中的一个概念叫“进化体群团”来表达,就 非常准确。上述一、二、三……就组成了商业的有形世界(物质世界、具象世界),如果把商业世界看作一个系统的话,一、 二、三……就是(组成系统的)要素。

有形要素本身并不会自动产生商业,要形成完整的商业系统,还需要另外一个平行的、人类独有的抽象无形世界, 这就是商业的意识世界、理念世界。它既包括了对与商业相关的现实物质世界的认知(这就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),也包 括了无法与物质世界一一对应、完全由人类创造的纯粹概念(如快乐、恐惧、文化、品牌等与商业相关的人造概念),以 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关系。

在物质世界,我们把物质之间(变化与运动)的这种关系叫做自然规律,这种关系遵循因果律,它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,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,于商业而言,企业的研发、生产可也需要用到这些规律。

在商业的意识世界,这种关系必须遵循逻辑律,我们把它们之间的(正确)关系叫做商业逻辑(也叫商业规律),它 们是(表象)要素背后控制商业运转的规律,也是商业“道生万物”的“道”,也就是商业三性中的商业共性和行业特性, 这种纯粹的思维与认知活动,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,这一部分才是商业认知的核心。原子论提出者德谟克利特认为,物 质世界的运动与变化,与意识世界的概念之间发生关系并没有什么区别,他的原话是“思想也属于运动,并且还能引发 其它运动”。由此不难看出,当我们在讨论商业知识时,本质上讨论的是包括商业认知、商业逻辑在内的抽象意识世界。

有了商业要素,有了连接关系(即商业逻辑),商业世界似乎还还无法自动运转。没错!因为缺乏驱动力。宇宙万物 要运动、变化、发生关系,就一定需要动力,驱动物质世界运动、变化、发生关系的只有四种力:引力、电磁力、弱核力、强核力。

那么驱动商业世界运转的元动力是什么呢?

那就是:欲望

欲望是商业最底层的驱动力,欲望有时也叫需求,有时也叫人性。

物质世界遵循因果律,而人作为唯一思想动物,遵循一种特殊的因果律,叫做动机律。人类的一切行为,都是由动 机驱动的,而这种动机的唯一驱动力就是欲望。所以,叔本华才会说,人类本质上只是一团欲望,就像人类的一切行为 都可以用生存和繁衍这个最底层的欲望或需求来解释一样。

欲望作为商业动力的第一因,有时它能直接驱动商业行为(如消费者的购买),有时它又需要通过一个中介驱动商业 行为(如企业组织的行为),而这个中介就是在底层欲望上的第二因,它叫做:

利益。

利益是满足欲望的主要手段,利益本身(比如说金钱)往往并不能直接满足人类的欲望或底层需求,但它可以通过 交换获得人们所需要的东西、从而满足人们的欲望或底层需求。

利益驱动世界、利益连接世界。理论上来说,人类或人类组织的所有行为动机,归根结底都可以用利益来解释。绝 大部分看似不可理喻、无法解释的事物或现象,甚至连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,为什么会一直存在而无人去改变?背后的 底层原因通常只有一个:利益,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表象,它与专业性、能力、努力、用心等毫无关系。

那么利益是如何驱动商业的呢?

那就是:利益交换,也叫价值交换、交易,这就是商业的本质。

其实利益交换不仅仅只是商业的本质,它也是人类关系的本质。主导人类(及人类组织)关系的规范只有四种:交 易规范(利益交换)、情感规范、道德与法律规范、权力规范。其中交易规范至少占了80%以上,从底层逻辑来讲,情 感规范、道德与法律规范、权力规范,相当程度上都可以“翻译”成交利益交换。

读到这里,如果对哲学有一定研究的读者,一定能够意识到,我对商业世界原理的解剖,用的是宇宙万物的三大定律: 因果律(物质世界)、逻辑率(意识世界)、动机律(人类)。

如果对系统论有一定研究的读者,也一定能够意识到,我用了系统论与系统动力学来拆解整个复杂的商业系统,那 就是商业系统与任何系统一样,都由三部分组成:(组成商业系统的)要素;(要素之间的连接)关系,即商业逻辑与规律; 系统的功能或目标,即欲望与利益,而实现方式就是商业(利益或价值交换)。

以上便是复杂商业世界(系统)的极简底层原理,图示如下:

这个简单的图谱,揭示了商业运作的底层原理:

  ① 商业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?
  ② 构成要素之间是如何发生关系的?遵循什么逻辑或规律?
  ③商业运转的原动力来自哪里?或者说商业的功能与目的是什么?

商业和人生一样,核心就两件事:理解人性(需求、欲望、利益)、掌握规律(商业逻辑),而这两件事情都包括在 极简商业原理之中了。

弄清了商业世界的底层原理,让我们理解了整个商业世界的底层究竟是如何运转的,然而如此宏观的原理到底怎么 落地、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呢?显然,我们还需要商业的顶层设计与落地的微观抓手,而这就是商业三性需要解决 的问题。搞清了商业底层原理和商业三性,你就打通了生意的任督二脉。

“一切个性,都是共性的积木;一个共性,都是个性的统一”,这是参透万物的核心奥妙所在,也是参透商业的核心 所在。事实上,商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共性,而人们往往夸大了个性,而忽视了共性。

世界的本质只不过是基本粒子的相互连接、排列组合、分类分层,事物理解到越底层、越本质,你就会发现越来越 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,它们其实是相同的、相通的。

基于道生万物、个性与共性关系和世界的本质这三个基石哲学,任何生意(Business)都可以拆解为三个层级,任何生意也都脱离不了这三性:

下层的商业共性(Rules of business)

中层的行业特性(Attributes of industry)

上层的企业个性(Personality of company)

这就是商业三性B=RAP。

任何具体生意看似是个性的,但实际上它都可以拆解为一个标准的共性(即商业共性)、一个半共性(即行业特性)和一个个性(即企业个性)。

商业共性

下层的商业共性,就是超越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的商业共性规律,是任何生意必须遵循的商业底层逻辑,是商业万变不离的宗。 这就是连接关系(商业逻辑或规律)的普遍共性,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“做生意的道理其实大部分都是相同的、相通的,它与你在什么行业、是什么企业、做的是什么生意没有任何关系”。

行业特性

行业特性就是一系列行业属性的组合,它是焦点企业不可违背的行业规律,不同的行业(属性)需要不同的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策略。 站在所有行业的视角来看,某个行业的特性看似是特殊的,但如果你把它往下拆分,你就会发现行 业特性也只不过是一系列行业属性的不同组合而已,其中的每一个行业属性并不只是某一个行业独有,而是其它很多行 业的共性属性。例如:旅游景区的行业特性就是“重资产+低频购买+高固定成本+周期波动性+范围经济+……”等 行业属性的组合,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业属性都是很多其它行业的共性属性(例如,很多其它行业都是重资产行业,它 并非是旅游行业独有的属性)。

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行业属性都事先梳理出来,那么我们在研究某个具体行业的时候,只要去套用这些行业属性,就 能够快速得出这个行业的属性组合,也就是这个行业的特性,并根据这些行业属性制定针对性的战略与经营管理策略。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,行业特性就是“一切个性都是共性的积木”的典型例子,也是“万物只不过是共性粒子的排列组合” 的典型例子。行业特性模型是行业研究方法的一次范式转变,它让行业研究变得全面、高效、准确

企业个性

商业的共性是完全相同的、普适的,它与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无关;行业的特性的组成部分行业属性是相同的,对 于某个具体行业来说它是普适的,它与行业内的具体企业无关;相对于商业共性和行业属性来说,某个具体的企业就个 性化多了。企业个性,就是遵循商业共性规律与行业特性规律,企业采取因地制宜策略的主要依据,也就是说,企业的 一切战略与经营管理策略,都是企业个性(即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)运用商业共性和行业特性的结果,得出的这个 结果才是适合企业的针对性策略。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创始人及其核心团队、企业的基因与历史积累、企业的关键资源与能力等

商业三性:商业的第一性原理

商业三性之所以被称为商业的第一性原理,是因为它符合第一性原理的全部六大核心特征:

① 自明性
  商业三性不证自明、不需要进一步解释,也无法被挑战。(为了表达对商业三性理论的信心,作者愿意“花100万 征集全球挑战者”,如果真有人挑战成功,那是理论之幸,也是作者之幸)

② 根本性
  商业三性揭示了商业的本质属性,是商业最基本的组成要素。

③ 普适性
  商业三性具有普适性和普遍性,普遍存在的商业三性适用于任何企业、任何生意。

④ 不可或缺性
  商业三性是不可或缺的,无法被进一步简化或分解,它是理解和分析复杂商业的基础。

⑤ 抽象性
  商业三性是抽象的原则,而不是具体的事物。

⑥ 启发性
  商业三性可以帮助人们打破惯性思维,从本质上思考问题,获得全新的商业解决方案,就像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(物 质只不过是基本粒子“原子”的不同排列组合)将锂电池成功商业化一样。

不明白商业三性的道理,是导致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:

① 不按商业规律(即商业共性和行业特性)办事,完全凭自己的经验、直觉决策,做对做错纯凭运气。

② 要么不懂商业规律,要么对商业规律的理解不到位,要么缺乏相应商业模型、不懂得如何将商业规律落地,从而拿出适合自己的针对性策略。

③ 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(企业个性),盲目抄袭、复制别人的做法,盲目套用商业理论。例如,明明老板自己是一只羊, 却硬要去学习华为的狼性文化,失败就是大概率事情。

商业看似复杂,但只要企业回归商业常识、按规律办事,成功就是自然的事,著名品牌战略专家马丁·林斯特龙的《常识工作法》揭示了这个简单但深刻的道理。

按规律办事,企业才能成功。

商业的共性、行业的特性就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商业规律,企业只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(企业个性),套用商业 三性的30个商业共性规律及其配套的商业模型和30组行业属性类型,就能够全面梳理、诊断和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, 发现新的机会,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,从而实现企业的破局和战略与经营管理的系统性提升。

打开商业天眼,参透生意奥妙。

  如果说极简商业原理让企业看清了商业世界的底层原理(商业的“地”),那么商业三性就等于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 商业世界,为企业打开了商业的天眼(商业的“天”),看任何生意都会非常通透。
  查理·芒格说,只要掌握了100个最重要的思维模型,你就能够轻松应对整个复杂的世界。如果把查理·芒格的这 句话用到商业上,那就是:只要掌握了30个最重要的商业共性规律(商业共性)及其配套的商业模型和30组行业属性 类型,你就能够轻松应对整个复杂的商业世界。这就是以道驭术、以定驭变、以少御多、以简驭繁,这就是我一直追求 的极简商业。

商业的“万有引力”。

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一样,商业的进步有赖于理论的重大突破以及对理论的普及应用。牛顿力学开创了现代物理和 工业革命的新时代,商业三性这个革命性的新发现,也必将开启商业的新时代。

道法术器用,是认知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层次,也是本书叙事的逻辑结构。道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,也叫 天道,对商业来说,就是商业规律、商业原理、商业逻辑;法就是人为制定的各种规则,也叫人道,对企业来说,就是 人为规定的企业文化、制度与流程等,人道需要遵循天道;术(方法、策略、技能等)与器(工具、模型等)是道的实 现方式,是道在不同领域或场景中的应用,没有道的指引,术这只无头苍蝇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;用就是术、器与信息 的结合(如企业个性)而得到的解决方案,因为决策(方案)=模型+信息。如果我们用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来理解,道 就是规律,德就是按规律行事,法、术、器、用都属于德的范畴。

当然商业三性的价值还不止如此,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重要商业概念或规律,绝大部分企业或从业者的理解,其实 是模糊的、肤浅的、片面的、甚至是错误的(看似懂,其实并不真懂),而准确、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又是正确使用 它们的前提,试想一下,如果对这些最重要的商业共性都不真正理解,又缺乏相应的落地工具(模型),怎么可能把生意 做好呢?针对这一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,本书对这些最重要的商业底层概念或规律,进行了准确、深刻、全面地定义和 诠释,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商业模型供读者直接套用,并以案例的方式展现如何应用。

作为全球第一个全局性商业理论,商业三性理论体系涵盖了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,它既包括商业的本质、 性价比、人性与需求、(商业)信任、核心竞争力(或护城河)、产品的本质、企业的本质、生意的支点、商业模式、企 业顶层设计、商业势能、价值认知与品牌、资源配置与结构效率、创新等在内的30个商业共性,也包括资产强度、成本 结构、生产要素密集度、竞争格局与行业集中度、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、购买频次、购买风险等在内的30组行业属性。

商业三性理论体系经过长期商业实践检验,能够快速、高效、系统提升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管理,实现企业再造、破局、跃迁,是企业全面增长的超级方法。

基于商业三性理论体系的规律性、本质性、系统性,它适合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。在读者人群方面,本书适合企业 家与创始人、创业者、企业高层与中层、商业咨询顾问、商学院师生、专业投资者等。

期待商业三性理论体系成为企业升级与跃迁的关键驱动力、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,推动革命性的商业进步!

毕生只做一件事:

以利他之心,用商业三性理论,赋能1000万家企业和1亿商业从业者,让中国原创商业理论第一次走向世界!